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近日,从2021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传出好消息:纺织回暖带动棉花消费增加。中国棉花协会调查预测,2020/21年度全国棉花消费量810万吨,较上年度上调5.9%。“虽然西方一些国家干扰破坏了棉花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供应链,但是我观察到中国棉产业链和世界的合作却更紧密。”美国国际棉花协会高级顾问远海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手工被加盟
我国是世界一大棉花消费国和第二大产棉国,我国棉花超87%产自新疆。新疆棉花,用2.6%的用水量、3%的土地,却解决了世界37%的纤维需求。 以新疆棉为代表,高品质的中国棉花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王伟表示,从过去的统购统销,到入世后的市场化改革,棉花市场参与主体丰富了,我国棉业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诸多非正常因素的干扰,中国棉花和纺织产业经受住了考验。中国棉花协会会长高芳认为,这凸显了中国棉花在生产规模、产业链完备水平、商业模式创新速度等方面的优势。
记者从2021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了解到,“中国棉花”闪亮的身后,有三大助推力:一是我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成功,棉农种棉积极性高;二是我国流通体系得到根本改变,棉花出疆瓶颈已解决;三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良好,助推棉花产业链优化稳定。
棉业对期货工具认识逐步深入
衣食住行,万家相系。棉花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对棉花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棉花市场逐步放开。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中国棉花产业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的序幕。